“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主动谋求智慧化、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商业模式、人才需求发生颠覆性变化,院校在专业数字化和新业态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参与评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亟待机制性解决,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度仍需进一步提升。”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要充分发挥企业智改数转引领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深度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范树奎建议,首先,由政府部门指导,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生态化、内涵性推动制造服务业和相关专业协同发展。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延伸出的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打造数字化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知识图谱、技能图谱和人才评价等亟需的核心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建设产教融合虚拟教研室,推动专业内涵数字化升级;校企联合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开发各行业智改数转的服务标准、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节约社会成本,形成品牌效益,真正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其次,出台相关具体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探索龙头企业利用技术、设备、数据等要素入股;对校企共建的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备案制+动态监管,加速落地;优先支持该类项目的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将其加入设备更新项目或设立省级产教融合专项贷款;引入AI+评价机制,依据企业数字化岗位绩效评价模型,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字人等技术建设数字化人才评价中心;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联合应用型高校,共同构建服务社会人员的国家级行业智改数转培训基地和行业继续教育基地,提供面向高校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最后,完善区域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搭建区域就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遴选地方各方专家组建省级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促进产业集群建设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协调发展。搭建区域就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供需数据智能匹配,完成人力资源信息与就业人员、院校、企业、行业全面共享,为教育与产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聘请有资质的数据资产管理与评价机构参与教育行业的数据资产管理和安全体系建立。